全国服务热线:18244559518您好,欢迎您来到椰壳活性炭 活性炭生产厂家 椰壳黄金专用炭 提金活性炭 净水炭 柱状炭 粉状活性炭 脱色专用炭 果壳活性炭 净水活性炭※承德华禹活性炭制造有限公司 !
媒体报道
Media reports我们至力于为您提供优质的产品
工业重点行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指南 (重点行业)(下)
文章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0-09

(三)重点方向

1.生产加工设备。重点推动特种加工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改造,更新用于随钻井下工具仪器复杂结构加工的四轴/五轴联动大型细长轴数控车铣加工中心,用于钻井泵、压裂泵、采油采气井口等高压泵阀箱体/壳体复杂结构加工的五轴联动卧式或立式镗铣加工中心,更新智能化物流仓储设备和智能焊接机器人,以满足新型高端油气装备的研发和加工需求,提高核心、复杂、精密零部件一次装夹加工成型的能力。

2.试验检测设备。重点更新用于大型复杂零件结构尺寸检测及逆向设计的大型三坐标测量设备和大型高精度关节臂测量设备,新建或改造高温、高压以及大载荷、大排量、大功率等综合性能试验平台,以满足深地油气勘探开发技术装备的应用验证试验需求。

3.工业操作系统。按照“成熟可用产品全面推进更新换代、基本可 用产品成 熟一批 更新一批 ”原则 ,推动可 编程逻 辑控制器(PLC)、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嵌入式软件等工业操作系统产品更新换代。

4.工业软件。全面推动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地震数据处理解释、储层地震成像与定量预测软件、测井处理解释软件、智能油藏分析与优化、钻井工程软件等具备推广基础的软件更新换代。加快推动盆地模拟软件、储层改造仿真软件、试井分析软件、管网多相流动态模拟软件等初步成熟的软件开展中试验证,优先选取应用场景开展试点更新,并逐步推广应用。

十四、轨道交通装备行业

(一)设备更新目标以生产制造、起重运输、试验验证研发等设备为重点,重点推动生产、运营各环节的数字化转型,打造智能化生产线,建设一批数字化车间,提升协同设计、生产制造、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系统运维等各环节的效率,更新改造高精度加工机床、冲压成型下料设备、起重运输设备、焊接设备、铸锻设备、喷涂设备、调试设备、电气控制设备、仪器仪表等。到 2027 年,基本完成生产加工设备的创新工业软件和操作系统替代,机电软协同设计效率提升 30%,生产制造效率提升 20%,PHM 系统运维效率提升 30%,最终实现数字化水平高、低污染、低耗能、生产效率高、安全度高的目标。

(二)政策和标准依据

主要政策和标准依据包括但不限于:《“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国家“交通强国”战略等国家战略、规划指导性文件,《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等国家明令执行的制度或文件。《GB/T 9061-2006 金属切削机床通用技术条件》《GB/T 25343-2010 铁路应用 轨道车辆及其零部件的焊接》等金属切削、焊接类设备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三)重点方向

1.老旧设备淘汰改造。主要有国家列入高耗能的变压器,部分污染大的油漆涂装线、抛丸线,状态差、精度下降的加工、剪切、折弯类设备,使用年限超过 30 年故障率高、维修成本高的大型自动焊接设备,总组成焊接设备、龙门加工中心、气垫运输车等进口设备,不满足工艺技术要求的铸造、锻造类装备。

2.数字化改造。包括内燃机车、自动焊接、加工中心、数控车床、数控磨床、大功率激光切割机、数控折弯机、数控剪板机、压力机、油漆线、起重运输设备等,替换一批信息化硬件和软件,包括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制造执行系统(MES)/制造运营管理系统(MOM)、质量管理系统(QMS)、移动设备管理(MDM)等工业软件。

3.工业操作系统升级改造。按照“成熟可用产品全面推进更新换代、基本可用产品成熟一批更新一批”原则,推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嵌入式软件等工业操作系统产品更新换代。

4.工业软件升级改造。按照“成熟一批替代一批”的原则,推进轨道交通行业使用的研发设计类软件、生产制造类软件、经营管理类软件、运维服务类软件更新换代,优先选取非关键工序、非重要应用场景开展更新换代,并向关键工序和核心应用场景开放,逐步扩大更新换代范围和规模。

十五、农机装备行业

(一)设备更新目标

以推动农机装备生产制造设备/产线智能化升级和效能提升为重点,更新改造各类生产制造设备/产线(柔性剪切、成型、焊接、机加、涂装、装配及智能化管控系统)、检测试验设备、智能化服务平台设备等。到 2027 年,设备更新率达到 30%,能耗下降 15%以上。

(二)政策和标准依据

主要政策和标准依据包括但不限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 年本)》《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等指导性文件。《GB/T 35115-2017 工业自动化能效》《GB/T 40735-2021数控机床固有能量效率的评价方法》《GB/T 9061-2006 金属切削机床 通用技术条件》《GB 28736-2019 电焊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T 14248 收获机械 制动性能测定方法》《GB/T15370 农业拖拉机及机具 涂漆 通用技术条件》等国家标准,《JB/T 8801-2017 加工中心技术条件》《JB/T 5673-2015 农林拖拉机及机具涂漆 通用技术条件》等行业标准。

(三)重点方向

1.下料及焊接设备。推广应用柔性剪切、成型、焊接生产技术及装备,提高下料及焊接质量、生产效率和机械化与自动化水平。全面推广 CO2 气体保护焊及埋弧焊装备应用以及焊接夹具改造,加强探伤设备与焊接烟尘处理系统应用。

2.机械加工设备。采用先进的数控、高精、高效、特种加工机床和先进的工磨具,采用电动、气动、液压夹具和组合夹具,采用自动检测、质量控制等系统与装备,推广柔性加工设备、柔性制造单元(FMC)的应用。

3.表面涂装设备。推广高效节能的脱脂、酸洗、表面调整、磷化等前处理工艺;采用整体抛丸、高效绿色节能涂装技术与装备。

4.整机装配设备。对于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如拖拉机、收获机典型产品,要采用自动化和智能化柔性装配流水线、旋转式装配台、装配机械手、随行装配夹具和在线过程检测装置等,以提高装配质量;对大型单件小批生产产品,如大型农机具,采用自动或半自动装配工具,开展部件装配后试验检测、产品总装后的性能检测。

5.工艺过程检测与质量监督设备。对于大批量生产产品,加工工序推广主动测量和在线自动测量系统与装备,鼓励采用基于视觉识别的智能化质量检测系统。磨削工序推广带主动测量装置的加工设备,在自动化精加工工位后设置自动补偿测量装置及刀具补偿机构。对于中、小批量产品,加工工序推广数显技术,建立可存贮多种零件检验作业计划和数据资料的具有统计质量控制功能的智能检验工作站。

6.信息化管理设备。构建企业集成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电子采购平台系统、物流信息系统;完善企业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建设集成制造执行系统(MES)、全生命周期管理(PLM)、企业资源计划(ERP)等。

7.研发与试验设备。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建设产品数字化设计平台。增加整机产品试验台、发动机与传动系统等主要部件试验台、各种功能试验台,以及液压元件等基础零部件试验台。

8.工业操作系统。按照“成熟可用产品全面推进更新换代、基

本可 用产品成 熟一批 更新一批 ”原则 ,推动可 编程逻 辑控制器(PLC)、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嵌入式软件等工业操作系统产品更新换代。

9.工业软件。按照“成熟一批替代一批”的原则,推进农机装备行业使用的研发设计类软件、生产制造类软件、经营管理类软件、运维服务类软件更新换代,优先选取非关键工序、非重要应用场景开展更新换代,并向关键工序和核心应用场景开放,逐步扩大更新换代范围和规模。

十六、医疗装备行业

(一)设备更新目标以高精度加工、自动化组装及先进检测技术为重点,改造高端生产、检测装备,更新用于诊断检验、治疗、监护与生命支持、养老康复等医疗装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环节的生产型设备。到 2027 年,基本完成生产加工设备的更新换代,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数字化及网络化持续提升,行业整体效率不断提高,生产成本减少,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

(二)政策和标准依据

主要政策和标准依据包括但不限于:《“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GB 9706.1-2020 医用电气设备 第1 部分: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的通用要求》及配套并列标准,《GB/T42061-2022 医疗器械 质量管理体系 用于法规的要求》《GB50457-2019 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标准》《GB/T 14710-2009医用电气环境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16886.7-2015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 7 部分: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YY/T 1738-2020医用电气设备能耗测量方法》《YY/T 0664-2020 医疗器械软件软件生存周期过程》《YY/T 0033-2000 无菌医疗器具生产管理规范》等医疗器械领域专用标准。

(三)重点方向

1.研发试制设备。主要包括精密零部件、传感器、骨骼和血管脏器模型等样品制备设备,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等实验室分析仪器、电子电气测量仪器仪表,电磁兼容测试设备,可靠性、环境试验设备,机械、电子、电气、光学、声学、电磁等研发设计软件、计算机辅助工艺工程软件,专用仿真软件,软件开发、测试验证工具软件及设备等,人工智能、大数据算力平台设备等。

2.整机制造设备。聚焦医疗装备整机高品质高质量生产,重点更新精密加工机床、数控加工中心、焊接设备、锻造设备、注塑设备、切割设备、增材制造设备、灌胶设备、真空排气设备、装配设备、生产过程质量检测和监控设备,仓储物流设备及配套控制系统等。

3.关键零部件制造设备。针对有源部件、光学部件、生物兼容材料、无源器械、灭菌无尘部件、医用机械臂等制造、装配过程,重点更新复合加工中心、走心机、切割机、精密减薄机、绕线机、导管成型设备、材料烧制、薄膜沉积等制造设备,激光、刻蚀微纳加工工艺设备等生产设备及配套测试系统,灭菌无尘设施及配套的供水、供气、真空负压、空调、恒温恒湿控制设备等。

4.检验检测设备。示波器、质谱/色谱/频谱分析仪、激光跟踪仪、坐标测量仪、阻抗分析仪、水听器等机械和电气性能检测设备,绝缘测试仪,泄露电流测试仪、电磁兼容测试等安全性能检测设备,高低温、碰撞、振动、模拟运输等环境适应性试验及气候环境试验设备,单应力/多应力工作载荷测试、老化疲劳测试等可靠性试验设备,辐射安全测试、生物相容性测试、灭菌效果测试、真空检测设备等其他检测设备。

5.企业智能化管理系统。围绕医疗装备生产制造过程信息化、智能化,以及设备远程运维,重点更新生产计划系统、智能设备生产数据自动采集平台、智能配送系统建设、数据分析可视化、供应商管理、全链条追溯系统、客户服务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管理系统及设备。

6.工业操作系统。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嵌入式软件等工业操作系统产品。

7.工业软件。主要包括研发设计类软件、生产制造类软件、经营管理类软件、运维服务类软件。

十七、电力装备行业

(一)设备更新目标

以电力装备行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为重点,推动生产制造设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更新改造电力装备的生产加工设备、试验研发设备、节能环保设备等。预计到 2027 年,核心业务领域关键生产设备实现智能化改造,数字化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

(二)政策和标准依据

主要政策和标准依据包括但不限于:《GB/T 36132-2018 绿色工厂评价通则》《GB 20052-2020 电力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18613-2020 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4500-2020 工业锅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T 12706-2020 额定电压 1kV(Um=1.2kV)到 35kV(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等。

(三)重点方向

1.通用加工设备。更新大型轴承套圈和滚动体加工设备,铁心自动化生产设备,绕组自动化生产设备,五坐标加工中心,先进激光焊接机,高精度机床。

2.专用加工设备。更新定转子自动套装设备,定转子冲片、机座、端盖模具,低能耗干燥罐、浇注罐、真空炉,低能耗低排放漆包线生产设备,绝缘油储运设备。

3.智能化辅助设备。改造数字化生产线、智能试验站,推进使用智能焊接机器人、智能化物流仓储设备、远程运行数据采集设备、5G 信息传输设备、基于 AI 算法的视觉检测设备。

4.工业操作系统。全面推进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嵌入式软件等工业操作系统产品更新换代。

5.工业软件。按照“成熟一批替代一批”的原则,更新换代研发设计类软件、生产制造类软件、经营管理类软件、运维服务类软件。

十八、食品行业

(一)设备更新目标以生物发酵、乳制品、酿酒、制糖、制盐、罐头、饮料等领域主体设备达到设计使用年限或实际投产运行超过 10 年老旧装

置为重点,加快更新改造老旧、低效、高耗能设备。到 2027 年,完成全产业链装备迭代升级,大幅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和能耗。

(二)政策和标准依据

主要政策和标准依据包括但不限于:《GB/T 39681-2020 立体仓库货架系统设计规范》《GB/T 38501-2020 给袋式自动包装机》《GB 150-2011 压力容器》《JB/T 3263-2020 卧式振动离心机》《JB/T 11764-2018 内燃平衡重式叉车 能效限额》《QB/T5679-2022 饮用水处理装置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QB/T 4069-2010 饮料制造综合能耗限额》《QB/T 2931-2008 饮料制造取水定额》等。

(三)重点方向

1.生物发酵行业设备。主要包括蒸发器、离心机、新型干燥系统、柠檬酸萃取设备、发酵节能搅拌、连续离子交换设备、环保处理系统、能源大数据采集设备、物流智能中转系统、自动取样检测系统等设备、发酵控制系统、产品包装系统、发酵过程工业在线近红外检测仪、发酵过程尾气分析质谱仪、细胞计数仪、渗透压仪、多功能酶标仪、生化分析仪、高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高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氨基酸分析仪、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仪、毛细管凝胶电泳色谱仪等。

2.焙烤食品糖制品行业设备。主要包括柔性面包生产线、低糖低脂糕点生产线、面包糕点理料、包装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等智慧生产设备、正压过滤无菌锁鲜果冻生产线、全自动理料包装线、鲜果生榨 UHT 高温杀菌原浆生产线、果酱自动化生产线等。

3.制糖行业设备。主要包括甘蔗自动液压翻板机及除杂系统、煮制料液系统(含 CIP 系统)、低温自控燃硫炉成套系统、上浮成套系统、硫熏中和器及配套系统、板式加热器、降膜蒸发罐、高效煮糖罐、高效分蜜机等各类糖机设备、甘蔗良种脱毒加工设备、高效新型蔗渣燃料中压锅炉汽轮发电机组、锅炉节能改造等设备、蒸发、煮糖智能化管控设备、化验室自动检测仪、色值在线检测系统、压榨机无核均核落蔗系统、连续煮糖、连续助晶系统等设备。

4.乳制品行业设备。主要包括液体乳生产设备和乳粉(含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设备、稳定高效灭菌的低能耗无菌灌装成套装备等。

5.罐头加工行业设备。主要包括连续式自动包装机、高效节能汽气混合杀菌釜、智能化车间设备(含数字化智能识别、称重、统计、分析设备)等。

6.酿酒行业设备。主要包括自动化酿酒、自动化制曲等设备、工业机器人(焊接、磨削、搬运、装配、在线测量)、酒糟近红外在线检测仪、原酒红外在线检测仪、窖池内酒糟在线检测仪等设备。

7.饮料行业设备。主要包括无菌冷灌装设备、植物提取系统、过滤系统、PET 瓶装饮料无菌生产线、玻璃瓶生产线、PET 大包装饮用水生产线、无菌灌装植物蛋白含乳饮料生产线、PE 瓶坚果饮料生产线、罐线全自动上盖/卸罐机、吨糖投糖设备、液位检测机、无菌饮料胶囊杯自动包装系统、后段包装码垛机器人、自动化磨浆系统包装生产线数字化监控系统、超高压杀菌机、创新型无菌线、全自动伺服贴标机、RO 浓水回收系统等设备。

8.食盐(制盐)行业设备。主要包括制盐设备、食盐小包装设备、制盐设备使用的锅炉电机和智能装备、白度仪、滴定仪等设备。

9.工业操作系统。主要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嵌入式软件、工业协议等工业操作系统产品。

10.工业软件。主要包括研发设计类软件、生产制造类软件、经营管理类软件、运维服务类软件。

十九、纺织行业

(一)设备更新目标

以老旧设备更新和绿色化升级改造为重点,重点聚焦新型纺纱、织造、机织针织设备更新,加快自动化、连续化、绿色节能设备应用;推动聚合、纺丝、牵伸成套设备更新,进一步提升化纤行业智能化水平;推动定型机、染色机、染料助剂自动输配送系统,提升印染行业节能减排、绿色化数字化水平。到 2027 年,棉纺行业生产效率显著提升,化纤行业涤纶长丝设备的更新换代率进一步提高,印染行业生产综合成本降低 5%-10%,预计全行业完成更新超 25 万台(套)设备,拉动投资 2500 亿元。

(二)政策和标准依据

主要政策和标准依据包括但不限于:《GB/T 37393-2019 数字化车间 通用技术要求》《GB/T 41257-2022 数字化车间功能安全要求》《GB/T 43018.1-2023 纺织装备互联互通与互操作 第1 部分:通用技术要求》《FZ/T 01002-2010 印染企业综合能耗计算办法及基本定额》等标准。

(三)重点方向

1.棉纺织设备。主要包括细纱机、清梳联、并条机、自动络筒机等棉纺设备;转杯纺等短流程纺纱设备;喷气织机、剑杆织

机、浆纱机和整经机等设备。

2.化纤长丝设备。主要包括高速纺丝机、加弹机、牵伸机、定形机、烘干机、喷水织机和穿经机等织造设备,改造 15 条化

纤短纤生产线。

3.织物染整设备。主要包括水洗机、染色机、数码印花机、定形机、圆机(含袜机)、经编机、电脑横机等设备,改造 1500条生产线。

4.工业操作系统。按照“成熟可用产品全面推进更新换代、基本可 用产品成 熟一批 更新一批 ”原则 ,推动可 编程逻 辑控制器(PLC)、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嵌入式软件、工业协议等工业操作系统产品更新换代。

5.工业软件。按照“成熟一批替代一批”的原则,更新换代研发设计类软件、生产制造类软件、经营管理类软件、运维服务类软件。

二十、轻工行业

(一)设备更新目标

以老旧设备更新、智能化和绿色化升级改造等为重点,推动家电、皮革、造纸、五金制品、塑料制品、电动自行车、电池、日用陶瓷等重点轻工行业关键生产制造和检验检测设备更新,推广应用高速和高精度设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控制设备、高能效设备等。到 2027 年,预计全行业完成更新超 10 万台(套)设备,拉动投资预计 2000 亿元,重点轻工行业关键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和数字化率明显提升,生产成本和能耗水平显著降低,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二)政策和标准依据

主要政策和标准依据包括但不限于:《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条件》《铅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制革行业规范条件》《日用玻璃行业规范条件》等行业管理制度。《GB/T 18916.5-2022 取水定额 第 5 部分:造纸产品》《GB/T 18916.55-2021 取水定额第 55 部分:皮革》等取(用)水定额标准;《GB/T 37393-2019数字化车间 通用技术要求》《GB/T 41256-2022 机器人制造数字化车间装备互联互通和互操作规范》《GB/T 41264-2022 板料弯折机器人 安全要求》等数字化标准。

(三)重点方向

1.家电行业设备。主要包括数控折弯机、高端冲床、高精密伺服注塑机、高速贴片机、高效压铸机、高速油压机、精密放电火花机等高端生产设备;节能变频电机、节能搪瓷炉、中央熔炉设备、节能工业风机、节能回流焊等绿色节能设备;高端工业机器人、智能 AGV、电机自动化线、冲床机械手、智能测试设备、智能物流装备等数字化、智能化设备。

2.皮革行业设备。主要包括全自动智能画线机、智能切割机、自动控制制鞋定型设备、智能液压去肉机、精密剖层机、精密削匀机,冷粘工艺、连帮注塑工艺、聚氨酯底浇注成型工艺、硫化工艺等自动化成型设备,皮张码垛机、传送线、加料系统等自动化设备,符合取(用)水定标准的节水装备。

3.造纸行业设备。主要包括磁悬浮透平风机、永磁电机、高效双辊洗浆机、高端膜转移脱胶机、电磁加热压光机、高速靴式压榨机、智能化能源管控系统等高端节能设备,自动化输送包装及仓储系统、全自动造纸备料上料系统等自动化设备,单条化学浆 30 万吨/年及以上、化学机械木浆 10 万吨/年及以上、化学竹浆 10 万吨/年及以上等先进生产线设备,符合取(用)水定标准节水设备等。

4.五金制品行业设备。主要包括关键零件加工设备、金属制品精密加工检测设备、焊接冲压设备、表面处理设备等高端生产检测设备,双极压缩空压机、节能空压机、节能高效工业窑炉等节能设备,管端自动成型设备、自动上下料工业机器人、3D 机器视觉抓取设备、断线钳自动加工机床等自动化、数字化专用设备。

5.塑料制品行业设备。主要包括挤出机(塑料薄膜、塑料管道、氟塑料等)、泡沫塑料成型机(EPS、XPS、聚氨酯等)、塑料热成型机、中空成型机、吹塑机等高端设备,自动化包装、上料和装卸设备、在线监测设备、智能仓储双向拉伸薄膜设备等自动化、智能化设备。

6.电动自行车行业设备。主要包括自动化金属料件切割、弯曲、焊接、电泳设备,自动化喷涂和烘干设备、电动或气动装配设备等自动化生产加工装备,底盘测功机、车架振动试验机、步入式环境试验箱、磁粉测功机、绝缘耐压测试仪、充电器测试仪、控制器测试仪、循环充放电测试仪、涉水试验池装置、针焰试验机、水平垂直燃烧测试仪、灼热丝测试仪等高端试验检测装备。

7.电池行业设备。主要包括铅蓄电池极板连铸连轧、连冲连涂成套设备,锂电池高速叠片机、激光模切机、注液机、化成分容设备、自动化封装(pack)模组等高端生产检测设备,废气在线监测、废液喷淋塔、电镀废水回收等环保设备,智能物流装备、智能充电装备、复合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

8.日用陶瓷行业设备。主要包括变频球磨机、高速搅拌机等高端生产设备,自动滚压成型设备、自动注浆设备、自动喷釉、浸釉和淋釉设备、低温快烧辊道窑、节能隧道窑、智能电窑等自动化设备。

9.其他行业设备。照明、洗涤、轻工机械、日用玻璃等轻工行业参照“(二)政策和标准依据”更新关键生产、检测设备。

10.工业操作系统。主要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仪器仪表系统(SIS)、嵌入式软件、工业协议等工业操作系统产品。

11.工业软件。主要包括研发设计类软件、生产制造类软件、经营管理类软件、运维服务类软件。

二十一、医药行业

(一)设备更新目标

以老旧设备和新建产线为重点,推动生物药、化学药、中药等细分行业生产设备更新改造,持续提升质量控制能力,围绕原料药、制剂、炮制、反应器、检测包装等领域,推动全流程监测设备、制剂一体化设备等高效先进设备应用。到 2027 年,医药工业设备保障能力及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等先进性指标明显提升,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二)政策和标准依据

主要政策和标准依据包括但不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制药机械行业标准》以及制药设备相关的质量规范标准,《GB/T 36032-2018 压片冲模 冲杆与中模》《GB/T36036-2018 制药机械(设备)清洗、灭菌验证导则》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鉴于医药工业强监管的行业属性,按照《药品管理法》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法规要求,医药工业企业需要对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变更进行申报和备案,以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及质量可控。如更新替换设备型号与原设备不一致,属于重大变更,需报药监局审批并接受现场检查。

(三)重点方向

1.化学药生产设备。主要包括制粒设备、压片设备、胶囊设备、软胶囊设备、大容量注射剂设备、小容量注射剂设备等。

2.中药生产设备。主要包括润药设备、筛药设备、研磨设备、混合设备、烘干设备、炮制设备等。

3.生物药生产设备。主要包括不锈钢反应设备、一次性生物反应设备、生物反应控制系统、分离纯化设备等设备。

4.包装检测等通用设备。主要包括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灯检机等检测设备,注塑机、吹瓶机、洗瓶机、灌封机、制膜机等包材设备,除菌过滤器、隧道式灭菌干燥机等灭菌设备。

5.工业操作系统。主要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仪器仪表系统(SIS)、嵌入式软件、工业协议等工业操作系统产品。

6.工业软件。主要包括研发设计类软件、生产制造类软件、经营管理类软件、运维服务类软件。

二十二、电子组装行业

(一)设备更新目标

以提升电子整机生产效率、满足新产品工艺需求为重点,面向表面贴装技术(SMT)、组装和包装三大阶段,更新改造生产设备、检测设备、包装设备,提升精密贴附自动化率、点胶和螺接精度、缺陷检测自动化率、包装自动化率,降低故障率和停机率,实现电子整机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发展。坚持市场化运作原则,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实施设备更新,力争到 2027 年全行业改造设备 10000 台(套),电子整机生产效率、产品良率显著提升。

(二)政策和标准依据

主要依据包括但不限于:《IPC-A-610 电子组装件外观质量验收条件的标准》《IPC-A-610E 电子组件的可接受性》《J-STD-001

焊接的电气和电子组件要求》《J-STD-001E 焊接材料和工艺规范》《IPC-7525 印刷模板的设计指南》《IEC 61190-1-2 电子组装中高质量连接器用焊剂的要求》《GB/T 39116-2020 智能制造能力成

熟度模型》《GB/T 39117-2020 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方法》《GB/T 23002-2017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实施指南》《GB/T 23003-2018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评定指南》等标准。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优化,满足对不同工艺的定制化需求。

(三)重点方向

1.电子整机生产设备。主要包括锡膏印刷机、回流焊、波峰焊、点胶机、精密擦胶设备、贴片机、螺钉机、冲压机、自动保压设备、板对板连接器压合设备、电池盖板压合设备、激光分板机、标定机、注塑机、激光切割机、镭雕机、贴标机等。

2.电子整机检测设备。主要包括锡膏检测设备、AOI 光学自动检测设备、电流测试设备、显示屏测试设备、多媒体接口测试设备、运转测试设备、炉温检测仪、多轴陀螺仪校准测试设备、射频和微波测试仪器、传感器测试设备、音频测试设备等。

3.电子整机包装设备。主要包括彩盒合盖设备、包装机器人、自动导向车(AGV)、自主移动机器人(AMR)、缠膜机、塑封机、封箱设备、码垛机、自动套袋机、自动套箱设备、打带机、

附件包装设备、称重设备等。

4.工业操作系统。主要包括冲压机、切割机、包装设备、机器人等整机生产和包装设备中使用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以及嵌入式软件等工业操作系统产品。

二十三、电子元器件和电子材料行业

(一)设备更新目标

以电子元器件及电子材料生产检测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节能化改造为重点,加快推动电子元器件产品向微型化、片式化、集成化、高频化、高精度、高可靠发展,重点针对电路类元器件、连接类元器件、机电类元器件、传感类元器件、光通信器件、关键电子材料等细分领域,推动更新主要生产检测设备。争取到 2027 年,全行业设备改造后,基本满足我国电子元器件、电子材料产业及相关行业对高性能、高效率、智能化、绿色化生产检测设备的使用需求,部分领域行业龙头企业的设备水平达到世界一流。

(二)政策和标准依据

主要政策和标准依据包括但不限于:《印制电路板行业规范条件》《GB/T 37392-2019 冲压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JB/T 3857-2023 变压器专用设备 卧式绕线机》《JB/T 10903.3-2008 电线

电缆成缆设备 型式尺寸 第 3 部分:弓型成缆设备》《QB/T 4753-2014 丝网印刷油墨通用技术条件》等。设备更新后行业产品在生产研制、检测认证等环节满足国军标、国家标准等标准体系技术要求,如片式膜固定电阻器需满足《GJB 1423B-2009 片式膜固定电阻器通用规范》。

(三)重点方向

1.电子材料生产加工设备。重点推动高效晶体生长炉、气相沉积设备、自动粉碎机、喷雾干燥机、烧结炉、辅助机加设备等电子功能材料专用生产设备;曝光设备、显影设备、蚀刻设备、研磨抛光设备、电化学沉积设备、激光打孔、印刷设备、焊接设备等封装与装联材料专用生产设备;高压合成釜、反应釜、搅拌分散设备、熔炼设备、锻轧设备、数控加工设备、纯化类设备等功能辅助材料生产设备;清洗设备、真空包装设备、水处理系统、气液管道系统等电子材料生产通用清洗、包装和厂务设备及定制化设备。

2.电子元器件关键部件成型设备。主要更新印刷机、注塑机、冲压机、镀膜机、流延机、光纤拉丝设备、电子窑炉、数控机床、攻丝机、钉卷机、卷绕机、含浸机、排版机、充磁机、键合机、雕刻机、光刻机、薄膜沉积设备、离子注入机、分选机、探针台、涂布机、固晶机、划片机、叠层机、冷却设备、换热器、表面处理设备、3D 打印机等。

3.电子元器件加工组装设备。主要更新倒装机、绕线机、线缆挤出设备、成缆设备、调阻机、调频机、稳压电源、切割机、贴片机、焊接机、点胶机、灌胶机、铆接机、成型机、剪脚机、插件机、减薄机、套管机等。

4.电子元器件与材料先进检测设备。主要更新视觉检测设备、尺寸检测设备、编带测试机、电性能检测设备、磁性能检测设备、力学检测设备、热性能检测设备、金相检测设备、声学检测设备、光学检测设备、无损检测设备、气相色谱仪、频谱分析设备、环境试验设备等。

5.工业操作系统。重点推动粉碎机、切片机、清洗机、电子窑炉等加工设备中使用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以及嵌入式软件等工业操作系统产品更新换代。

6.工业软件。加快电子元器件专用设备设计出图阶段使用三维辅助设计软件的中试验证。对于电子元器件设计过程使用信号分析、电磁分析、结构分析、应力及热力学仿真分析等软件,优先选取非关键工序及场景开展试点更新,并在关键工序和核心应用场景中推广应用。

二十四、锂电池行业

(一)设备更新目标重点推动产线迭代升级和自动化智能化改造,提升整线直通率、单机生产效率、设备控制精度、能源利用效率。更新改造关键材料加工、极片制造、电芯组装、化成分容、系统集成等关键

环节设备。到 2027 年,行业整体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大幅提高,主要环节基本实现在线监测,满足产线高精度、高效率、高稳定性需要,产品质量和一致性水平进一步提升,高安全、高比能、长寿命先进产品供给能力大幅增强。

(二)政策和标准依据

主要政策和标准依据包括但不限于:《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GB/T 38331-2019 锂离子电池生产设备通用技术要求》《GB31241-2022 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技术规范》《GB 40165-2021 固定式电子设备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 安全技术规范》《GB 38031-2020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JB/T 14231-2022 锂离子电芯叠片机》《JB/T 14230-2022 锂离子电池极片涂布机》等。

(三)重点方向

1.关键材料加工设备。主要包括高效配混系统、连续式加热烧结系统、先进粉碎系统、高镍材料水洗系统、包装系统、高速高精度粉体输送系统等。

2.极片制造设备。主要包括高速自动化正负极粉料系统、大容量匀浆搅拌机、高性能挤出式混料设备、高精度高速宽幅智能涂布机、正负极预锂设备等。

3.电芯组装设备。主要包括高效率全极耳自动卷绕机、先进切叠一体机、先进辊压分切一体机、高精度涂胶密封设备、高精度三维成像设备等。

4.化成分容设备。主要包括高精度高生产能力注液设备、化成容量预测系统、高精度高效封装设备、高精度老化测试设备等。

5.系统集成设备。主要包括高精度焊接设备、自动组装机械手、产线 AGV 自动化物流系统等。

6.工业操作系统。主要包括原材料处理、搅拌、成型、分切、叠片、涂装、焊接等工艺环节使用的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以及嵌入式软件。

7.工业软件。推动二维 CAD 软件规模化应用,加快三维 CAD、PDM 开展中试验证。对于电池制造结构仿真、热力学仿真、电化学仿真、生产安全扩散仿真等软件,优先选取非关键工序及应用场景开展试点更新,并在关键工序和核心应用场景中推广应用。

二十五、仪器仪表行业

(一)设备更新目标

以提升仪器仪表整机产品及关键零部件的精度、可靠性、稳定性,提升仪器仪表行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水平为重点,围绕研发试制、整机制造、关键零部件制造、测试计量检定等方向,推动仪器仪表及零部件企业对效率低、能耗高的生产设备及系统开展更新改造。到 2027 年,实现仪器仪表企业生产效率、产品性能与质量提升,推动仪器仪表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

(二)政策和标准依据

主要政策和标准依据包括但不限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 年本)》《GB/T 43780-2024 制造装备智能化通用技术要求》《GB 4793.1-2007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 第 1 部分:通用要求》《GB/T 17614.1-2015 工业过程控制系统用变送器 第 1 部分:性能评定方法》《GB/T 12519-2021 分析仪器通用技术条件》《GB/T 42027-2022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GB/T 2611-2022 试验机通用技术要求》《GB/T33905.1-2017 智能传感器 第 1 部分:总则》《GB/T 7676.1-2017直接作用模拟指示电测量仪表及其附件 第 1 部分 定义和通用要求》《JB/T 12021.1-2014 智能仪表可靠性试验与评估 第 1 部分:通用导则》等。

(三)重点方向

1.研发试制设备。主要包括气体、液体、固体等样品制备设备,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等实验室分析仪器,测量仪器仪表、中试验证设备,高温高压试验装置、加速寿命试验设备,光学、机械、电气等设计软件,专用测试验证软件及设备等。

2.整机产品制造设备。围绕仪器仪表整机产品加工、焊接、组装等工艺环节,重点更新金属切削机床、加工中心、液压机械装备、铸造设备、锻压设备、焊接设备、增材制造设备、表面处理设备、喷涂设备、装配设备、仓储物流设备、全自动测试和检定设备、三废处理设备及配套控制系统、信息化管理系统等。

3.关键零部件制造设备。围绕源部件、探测器、传感器、分离分析部件等制造、装配过程,重点更新数控车铣复合加工中心、锻造成套装备、注塑成型设备、装配设备等制造设备,贴片机、回流焊、微纳加工工艺设备、中小部件柔性加工设备、光学原件镀膜设备等生产设备及配套测试系统等。

4.计量检定装置及试验测试设备。温度、压力、流量、电学等计量检定装置,质谱仪、色谱仪、光学测试仪器、电化学分析仪器、物理特性分析校准仪器等分析仪器及样品制备设备,老化疲劳测试及试验设备、单应力/多应力环境适应性试验箱及气候环境试验设备、电子可靠性试验设备、气密性试验设备、放射性标定装置等试验仪器及装置,试验机、振动与冲击试验系统、真空检测设备、自动化成套控制系统等其他检测设备,计量检定相关信息化管理系统等。

5.工业操作系统。围绕仪器仪表整机产品加工、焊接、组装等工艺环节,按照“成熟可用产品全面推进更新换代、基本可用产品成熟一批更新一批”原则,推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数

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嵌入式软件等工业操作系统产品更新换代。

6.工业软件。按照“成熟一批替代一批”的原则,更新换代研发设计类软件、生产制造类软件、经营管理类软件、运维服务类软件。

二十六、光伏行业

(一)设备更新目标

以产线升级和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为重点,重点更新改造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等主要环节关键设备,提升设备生产效率、良率、单体规模和产品性能、稳定性、一致

性、可靠性,促进构建适应能源转型需求的现代化光伏产业体系和新能源基础设施网络。到 2027 年,光伏产业关键环节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水平大幅提升,量产效率、产品良率等性能持续提升,电耗、水耗等能耗指标明显降低,市场主流电池、组件等产品效率提高 5%以上。

(二)政策和标准依据

主要政策和标准依据包括但不限于:《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光伏电池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GB/T 25074-2017太阳能级多晶硅》《GB/T 12963-2022 电子级多晶硅》《GB/T35307-2023 流化床法颗粒硅》《GB/T 29055-2019 太阳能电池用多晶硅片》《GB/T 26071-2018 太阳能电池用硅单晶片》《GB/T25076-2018 太阳能电池用硅单晶》《GB/T 39753-2021 光伏组件回收再利用通用技术要求》《SJ/T 11854-2022 光伏用直拉单晶硅炉》《SJ/T 11830-2022 晶体硅光伏电池智能制造 数据采集指南》等。

61

(三)重点方向

1.硅料生产设备。满足高品质硅料规模化生产需求,推动 48及以上对棒还原炉、氢化装置、精馏装置、尾气回收装置、电源装置等设备更新,提升还原余热利用率,降低综合能耗。

2.硅片生产设备。推动大热场单晶炉和高效截断、开方、磨抛、切片设备更新,加快应用拉晶智能化控制等系统,满足高质量硅棒和硅片量产需求、提升切割速度、降低损耗和电耗。

3.光伏电池生产设备。推动高效电池用高性能清洗、扩散、沉积、镀膜、金属化、激光等设备更新应用,提升高性能光伏电池生产效率、单位产能等关键指标。

4.光伏组件生产设备。更新高功率高可靠光伏组件用划片、串焊、层压、检测、智能化等先进设备,进一步提升量产效率、单位产能、有效时间占比、产品良率等指标。

5.工业操作系统。围绕硅料、硅片、电池以及光伏组件生产制造环节,推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以及嵌入式软件等工业操作系统产品更新换代。

二十七、民爆行业

(一)设备更新目标以危险作业岗位无人化为目标,以达到设计使用年限或实际投产运行超过 10 年的工业炸药、雷管及混装地面站等设备为重点,推动智能化、绿色化、安全化改造,加快更新改造老旧、低

效、高风险设备。到 2027 年,实现单条工业炸药及雷管生产线现场操作人员不大于 3 人,无固定操作人员的工业炸药及雷管生产线逐步推广应用,行业智能制造水平和生产线本质安全水平大幅提升。

(二)政策和标准依据

主要政策和标准依据包括但不限于:《GB 28263-2012 民用爆炸物品生产、销售企业安全管理规程》《GB 28286-2012 工业炸药通用技术条件》《WJ 9063-2010 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专用设备安全使用年限管理规定》《WJ 9085-2015 工业数码电子雷管》等。

(三)重点方向

1.工业炸药生产线设备。采用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装备在线实时监测和少(无)人化技术装备,更新主要包括水油液储罐、水油相储罐、乳化器、装药机、包装机器人、装车机器人及各类配套泵机等设备。

2.雷管生产线设备。围绕生产过程、设备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仓储物流等重点环节,更新主要包括排管、装药、压药、药头制造、焊接、打码、捆扎、装箱、传送等设备,形成一

批“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场景,实现工艺流程优化及资源高效配置。

3.现场混装用地面站设备。更新主要包括制乳、乳化、粒状铵油混装制造及现场混装车等设备,从而实现系列化、无雷管感度的安全环保型现场混装模式。

4.工业操作系统。围绕生产过程、设备管理等环节,更新主要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分布式控制系统(DCS)、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安全仪表系统(SIS)、嵌入式软件等工业操作系统产品。

5.工业软件。主要包括研发设计类软件、生产制造类软件、经营管理类软件、“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管理类软件、运维服务类软件。


(重点领域)

一、工业软件领域

(一)设备更新目标

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为重点,围绕石油、化工、航空、船舶、钢铁、汽车、医药、轨道交通等关系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行业领域,推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和工业操作系统更新换代。基础软件方面,重点更新工业领域应用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产品。工业软件方面,重点更新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计划(ERP)等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营维护相关软件。工业操作系统方面,重点更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分布式控制系统(DCS)、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安全仪表系统(SIS)、嵌入式软件等产品。到 2027 年,完成约 200 万套工业软件和 80万台套工业操作系统更新换代任务。

(二)政策和标准依据

主要政策和标准依据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政府采购需求标准(2023 年版)》《数据库政府采购需求标准(2023 年版)》《GB/T 20984 -2022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GB/T 39204-2022 信息安全技术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要求》《GB/T 18784-2002 CAD/CAM 数据质量》《GB/T 41923.6-2022 机械产品三维工艺设计第 6 部分:数据要求》《GB/T 35119-2017 产品生命周期数据管理规范》《GB/T 25109.2-2010 企业资源计划第 2 部分:ERP 基础数据》《GB/T 15969.6-2015 可编程序控制器 第 6 部分:功能安全》《GB/T 33009.4-2016 工业自动化和控制系统网络安全 集散控制系统(DCS)第 4 部分:风险与脆弱性检测要求》《GB/T 21109.3-2007 过程工业领域安全仪表系统的功能安全 第 3 部分:确定要求的安全完整性等级的指南》《YD/T 4494-2023 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 边缘节点模型与要求 边缘网关》等。

(三)重点方向

1.基础软件。推动航空、船舶、石油、化工、钢铁、医药、能源、电子等行业,围绕综合办公、经营管理等场景,全面更新信息系统,重点推进台式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一体式计算机、通用服务器、桌面操作系统、服务器操作系统、分布式数据库、集中式数据库、中间件、办公软件等基础软硬件一体化更新换代,加强对上层各类应用系统的支撑力度。鼓励工业企业围绕工业现场应用,加强软硬件耦合适配,重点推进上位机、工作站、工控机、实时数据库等基础软硬件更新换代。推动汽车、装备、轨道交通、电力等重点行业企业全面更新智能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时序数据库、消息中间件等产品,打造示范标杆。

2.工业软件。推动航空、船舶、石化、钢铁、汽车、装备、轨道交通、电子等重点行业及模具等重点领域企业全面更新换代二维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建筑信息模型(BIM)、计算机

辅助工艺规划(CAPP)、制造执行系统(MES)、高级计划排程系统(APS)、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系统(SCM)、人力资源系统(HRM)、采购管理系统、仓储管理系统(WMS)、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IETM)、维护维修与大修(MRO)、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等软件。鼓励重点行业龙头企业提供典型应用场景和试验环境,建设工业软件中试验证平台,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制定中试技术规则和标准,推动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全生命周期管理(PLM)、结构仿真、流体仿真、行业专用软件等初步成熟的工业软件加快完成中试验证;鼓励工业企业优先选取非关键工序、非重要零部件场景开展更新换代,并逐步在关键工序和零部件场景中扩大应用范围。在航空、石化、船舶等重点行业开展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三维工厂设计、声学仿真、电磁仿真、光学仿真、复合材料仿真、流程模拟软件、储层改造仿真软件等创新产品试点更新,并推动其他行业企业逐步加大应用力度。

3.工业操作系统。面向制造业全流程,推动工业企业全面推进分布式控制系统(DCS)、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更新换代。围绕重点行业、关键设备,逐步加快中小型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更新换代。引导重点行业龙头企业面向大型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提供典型应用场景和试验环境,逐步扩大应用范围。加快推进非关键工序、非核心场景开展安全仪表系统(SIS)更新升级,逐步开放关键工序和核心应用场景。围绕重点行业需要,建设中试验证环境,加强软硬件适配验证,加快推动嵌入式操作系统、工业实时数据库等产品的更新升级。对于其他行业专用工业操作系统产品,针对成熟可用产品,强化示范引领,全面推进更新换代;针对基本可用产品,加强中试验证,成熟一批更新一批,逐步扩大更新换代范围和规模。指导企业引入云计算、虚拟化和边缘计算等技术,按需升级改造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等设备。

二、工业网络设备

(一)设备更新目标

以构建安全可控新型工业网络体系,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促进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推动汽车、钢铁、轻工、工程机械、建材、船舶、消费电子、航空、石油化工、消费品等行业的工业设备、工业网络、工业算力、工控系统等网络化改造升级。力争到 2027 年,8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网络化改造,边缘网关、边缘控制器等产品部署超过 100 万台,“5G+工业互联网”项目数超过 2 万个。

(二)政策和标准依据

主要政策和标准依据包括但不限于:《GB/T 26790 工业无线网络 WIA 规范》《GB/T 36417 全分布式工业控制网络》系列标准,《GB/T 42021-2022 工业互联网 总体网络架构》《YD/T 4492-2023 工业互联网 时间敏感网络技术要求》《GB/T 30094-2013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规范》《YD/T 4443-2023 工业互联网联网用技术 无源光网络(PON)设备技术要求》《YD/T 4494-2023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 边缘节点模型与要求 边缘网关》《YD/T4097-2022 物联网信息模型 总体框架》《GB/T 38869-2020 基于 OPC UA 的数字化车间互联网络架构》。

(三)重点方向

1.工业设备网络化升级。综合利用工业总线、工业以太网、5G、时间敏感网络(TSN)、互联网协议第 6 版(IPv6)、先进物理层(APL)、Wi-Fi 等技术,加快工业现场工业装备、仪器仪表、自动识读设备的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全面提升工业设备联网率和数据采集效率,加快设备更新换代。

2.工业网络改造升级。综合运用工业光网络(PON)、TSN、5G、Wi-Fi 6 等大带宽、高确定的技术升级企业网络基础设施,部署新型工业路由器、交换机、网关、网管、标识中间件和算网一体化设备与系统,打造满足生产制造、仓储物流、研发设计全面智能升级的安全可控网络基础设施。推进 5G 工厂建设,支持基础好、实力强、有需求的工业企业建设 5G 工业独立专网。3.工业数据集成能力提升。采用信息模型、标识解析等技术,全面提升工业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和应用的能力,实现工业全生命周期的标准化管理,支撑跨厂商跨系统的数据互通互操作。

4.工业操作系统改造升级。指导企业按需部署内嵌 5G、TSN等先进通信模组的融合工业装备,综合利用 5G/5G-A、边缘计算等网络技术实现传统工业操作系统(如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PLC、

分布式控制系统 DCS 等)的 IP 化、智能化和无线化改造,提升企业生产现场的自动化、智能化和集中化水平。

5.边缘计算能力提升。协同工业网络、工业算力、工业数据设备和系统的改造升级,部署边缘计算节点、边缘计算网关、边缘控制器、边缘云等工业算力设备,建设工业智算中心,形成覆盖生产、管控、经营全环节的算力基础设施,支撑工业人工智能、工业大数据、工业大模型创新应用部署。

三、绿色节能设备

(一)设备更新目标以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为重点,聚焦电机及其系统、变压器、工业锅炉等重点用能设备,工业固废和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设备,冷却塔等重点用水设备实施更新改造。到 2027 年,新增高

效电机、变压器、工业锅炉占比分别较 2023 年提高 10、10、15个百分点;通过工业固废和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工艺装备改造升级,推动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超过 57%,推动大宗工业固废和再生资源的年综合利用能力提升 2000 万吨左右;通过冷却塔等用水设备改造,工业冷却塔漂水率不高于 0.005%,民用冷却塔漂水率不高于 0.01%,节水效率提升 10%以上。

(二)政策和标准依据

主要标准包括但不限于:《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4 年版)》《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 年版)》《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设备目录》等政策文件。电动机依据《GB 18613-2020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30253-2013 永磁同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30254-2013 高压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变压器依据《GB 20052-2020电力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工业锅炉依据《GB 24500-2020 工业锅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等节能相关标准。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GB/T 7190.1-2018 机械通风冷却塔第 1部分 中小型开式冷却塔》《GB/T 7190.2-2018 机械通风冷却塔第 2 部分 大型开式冷却塔》《GB/T 7190.3-2018 机械通风冷却塔第 3 部分 闭式冷却塔》等节水相关标准。《GB/T 39753-2021光伏组件回收再利用通用技术要求》《GB/T 38470-2023 再生黄铜原料》《GB/T 38471-2023 再生铜原料》《GB/T 13586-2021回收铝》等资源综合利用相关标准。

(三)重点方向

1.电机及其系统。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电机及其系统,加强电机与风机、水泵、压缩机等电机驱动设备匹配性节能降碳改造和运行控制优化。推广大功率电机及其系统能耗监测、远程运维等技术,变频调速、永磁直驱、工业伺服以及电机与拖动设备系统运行工况匹配等技术。推广高效节能变频调速永磁电机、高效异步电机、同步磁阻电机、低速大转矩直驱电机、磁悬浮电机以及

工业伺服电机等。

2.变压器。推广高效节能立体卷铁芯变压器、非晶合金变压器、节能高阻抗变压器、环保型绝缘油变压器等节能变压器。推广风电、光伏、储能等领域高效变压器,电力电子变压器、智能变压器,预装式变电站、高集成化的逆变器变压器、变流器变压器、集成式充电站、无功补偿装置集成一体机。推广变压器运行控制优化、在线节能监测诊断、智能运维管理等节能技术。

3.工业锅炉。推广冷凝式燃气锅炉、高效环保生物质锅炉、电加热锅炉、工业电热储能锅炉、蓄热式电加热锅炉、余热锅炉等,推广锅炉耦合太阳能、余热、电能等多能互补技术。加强锅炉和热泵产品的耦合利用,推广应用高效热泵产品回收工业余热,实现能源品种多元化、燃煤锅炉大型化、燃气锅炉冷凝化、工业锅炉电气化的转型升级。

4.工业固废源头减量设备。针对产生赤泥、磷石膏等复杂难用固废和粉煤灰、冶炼渣等大宗工业固废的生产工艺和设备,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减少工业固废产生量。

5.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设备。针对赤泥、磷石膏等复杂难用固废和粉煤灰、冶炼渣等大宗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生产工艺和设备,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主要包括工业固废高效智能破碎、粉磨、分选、节能煅烧烘干、快速成型、低成本养护,赤泥低成本规模化降碱,磷石膏高效净化,工业固废有价元素高效提取等设备。

6.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设备。针对废钢铁、废铜铝、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等再生资源,通过综合利用工艺改造和设备更新,推动再生资源自动拆解、精细分选、高值化再生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推动再生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链条合理延伸。

7.冷却塔设备。推动冷却塔整体装置改造,填料、收水器、动力部件、构架(钢结构、混凝土、玻璃钢)等零部件改造,循环水系统供水及水质智能控制改造等,重点推动在役时间超过 10年的老旧冷却塔设备更新换代。

四、安全应急装备

(一)设备更新目标

以提升工业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为重点,按照统筹指导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安全应急科技成果推广、指导重点行业排查治理隐患的要求,在石化化工、钢铁、船舶、轻工、有色、锂电池、汽车、工程机械、建材等生产安全事故易发多发行业,聚焦安全应急监测预警、工业消防系统与装备、安全应急智能化装备、先进个体防护装备等四大类装备实施设备更新计划。到 2027 年,使上述行业领域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有显著提高,工业企业综合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应急事件处突能力、关键岗位智能化水平与人员安全



版权所有:椰壳活性炭 活性炭生产厂家 椰壳黄金专用炭 提金活性炭 净水炭 柱状炭 粉状活性炭 脱色专用炭 果壳活性炭 净水活性炭※承德华禹活性炭制造有限公司 备案号:冀ICP备14011701号-1 公安备案号:13082302000059
地址:河北省平泉市平泉镇红花沟村 电话 : 18244559518 传真 : 0314-6295055
网址: www.hyhxt.com E-Mail:hy_hxt@163.com
网站建设:恒昊互联网络
在线QQ
咨询电话
二维码

华禹活性炭张经理

二维码

华禹活性炭孙经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