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18244559518您好,欢迎您来到椰壳活性炭 活性炭生产厂家 椰壳黄金专用炭 提金活性炭 净水炭 柱状炭 粉状活性炭 脱色专用炭 果壳活性炭 净水活性炭※承德华禹活性炭制造有限公司 !
媒体报道
Media reports我们至力于为您提供优质的产品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工业重点行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指南的通知(上)
文章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0-08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工业重点行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指南的通知

工信厅规〔2024〕3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中央企业: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对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工作的指导,依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和《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编制了《工业重点行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指南》,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推动实施。


附件:工业重点行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指南.pdf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2024年5月23日

工业重点行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指南

(重点行业)

一、石化化工行业

(一)设备更新目标

以炼化、煤化工、氯碱、纯碱、电石、磷肥、轮胎、精细化工等领域达到设计使用年限或实际投产运行超过 20 年的主体老旧装置为重点,推动老旧装置绿色化、智能化、安全化改造,加快更新改造老旧、低效、高风险设备。到 2027 年,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 3 级及以上企业比例达到 15%以上,4 级及以上企业比例达到 7%以上,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 85%以上,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 75%以上,改造装置能效达到《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 年版)》标杆水平,本质安全水平大幅提升。涉及炼油、乙烯、对二甲苯(PX)、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煤制烯烃、烧碱、纯碱、电石、磷氨等产能变化的,应符合产业政策要求,严禁违规新增产能。

(二)政策和标准依据

主要政策和标准依据包括但不限于:《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 年版)》《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企业老旧装置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2024-2026 年)》等政策文件。《GB 21344-2015 合成氨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3-2023 电石、乙酸乙烯酯、聚乙烯醇、1,4-丁二醇、双氰胺和单氰胺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等能耗限额标准,《GB13458-2013 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1618-2022石灰、电石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重点行业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T 39116-2020 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石化和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模型与评估标准》等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

(三)重点方向

1.节能减污降碳改造。采用高效催化、生物催化、超重力反应、膜极距及氧阴极离子膜电解、半水法工艺或二水-半水法磷酸生产等效率提升技术,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热集成精馏、换热网络系统优化、半废锅流程等节能技术,直接氧化法环氧氯丙烷、无汞触媒生产聚氯乙烯、资源综合利用等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升级,更新固定床煤气化炉、小电石炉(<25000KVA)、低效电机、精细化工开放式反应器(釜)等低效设备及仪器仪表。

2.智能化改造。以炼化领域优化生产计划及工艺过程,煤化工领域提高安全管控、能源平衡及成本精细化管理水平,氯碱领域提升工艺稳定性,轮胎领域提高劳动生产率及加快服务化转型,精细化工及化工新材料领域提升质量稳定性及安全环保水平等为重点,推进企业在生产控制、能源管理、安全环保等重点环节加快新型工业网络、仪器仪表、智能装备设备、关键软件和系统等“基础填平补齐”和改造提升。开展裂解炉、压缩机等主要设备状态监测及预测性维护,“工业互联网+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建设,智能立体仓储及智能装卸机器人、智能安全应急设备应用。

3.本质安全水平提升。重点采用液相加氢、连续化、微反应等低风险工艺技术,加快更新老旧反应器(釜)、精馏塔、压缩机、泵、换热器、储罐等设备及仪器仪表。

4.工业操作系统升级改造。全面推进分布式控制系统(DCS)、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更新换代,有序推进生产线以及泵、阀等生产设备中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嵌入式软件更新换代。加快推进非关键工序、非核心场景开展安全仪表系统(SIS)更新升级,逐步开放关键工序和核心应用场景。对于远程终端单元(RTU)等其他石化化工行业专用工业操作系统产品,按照“成熟可用产品全面推进更新换代、基本可用产品成熟一批更新一批”原则,逐步扩大更新换代范围和规模。

5. 工 业 软 件 升 级 改 造 。 全 面 推 进 实 验 室 信 息 管 理 系 统(LIMS)、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计划(ERP)、企业资产管理(EAM)、供应链管理(SCM)、操作员培训系统(OTS)、设备维护维修和大修(MRO)、实时数据库更新换代。对于石化三维工厂设计软件、基础物性数据库软件、流程模拟、在线实时优化(RTO)、先进过程控制(APC)等初步成熟的软件加快开展中试验证,优先选取非关键工序、非重要应用场景开展更新换代,逐步开放关键工序和核心应用场景。

二、钢铁行业

(一)设备更新目标

以铁矿采选、铁合金冶炼、焦化、烧结、球团、炼铁、炼钢、轧钢等工序限制类装备升级改造和老旧设备更新改造为重点,推进主体设备大型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和能效提升,促进先进工艺、智能装备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到 2027 年,技术装备水平再上新台阶,80%以上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30%以上钢铁产能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 80%。涉及生铁、粗钢冶炼设备和产能变化的,需先按规定落实产能置换相关政策。

(二)政策和标准依据

主要政策和标准依据包括但不限于:《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 年本)》《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关于推进实施焦化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2024-2026 年)》《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 年版)》《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模型与评估标准》等。

(三)重点方向

1.铁矿采选升级改造。以绿色矿山、智慧矿山建设为重点,推动矿山开采灾害预警防控装备、矿山采掘一体化装备、无轨运输装备、破碎装备等矿山设备及自磨机、球磨机、磁选机、压滤机等选矿设备的升级改造;推动矿山生产决策及管控一体化平台建设,支持智能巡检、取样机器人、在线检测仪器仪表、智能物流系统等更新换代。

2.减污降碳改造。加快落实《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关于推进实施焦化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推进钢铁、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鼓励企业实施环保绩效创 A 改造。推进能效提升改造,重点开展铁-钢-轧界面深度优化、高温高压干熄焦、烧结矿竖式冷却及烧结烟气一体化治理技术,电弧炉余热、冶金渣显热、中低温余热余能高效回收利用,冶金渣回收和高效利用,废水资源的综合处理、水资源梯级利用等深度节能技术应用与装备升级改造。支持氢冶金、近零碳排电炉流程、钢铁近终型制造、CO2 捕集及资源化利用等低碳技术升级改造,推进中试验证及产业化应用。

3.数字化转型改造。推进企业在自动化、数据采集、过程控制、网络架构等方面完善软硬件设施建设,加装传感检测、仪器仪表、无人运输车辆等智能装备,在测温、取样、扒渣、酸洗、巡检、吊运等 3D 岗位引进工业机器人;矿山采选、炼铁、炼钢、轧钢等操控集中化,设备监控、诊断、运维远程化,销售、采购等服务线上化;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扩大 5G、Wi-Fi6、工业以太网等在钢铁企业的覆盖;开展先进成熟的数字化应用改造、智能制造工厂建设和优秀应用场景推广,支持建设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平台。

4.工艺装备升级改造。引导企业加快锰铁高炉、矿热电炉、高炉、转炉、电炉、捣固焦炉、顶装焦炉、烧结机等限制类装备大型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以及一代炉龄服役到期的老旧设备更新改造。加快淘汰步进式烧结机、球团竖炉等淘汰类装备及低效率、高能耗、高污染工艺和设备。推动洁净钢冶炼、无头轧制、薄带铸轧、变厚度轧制、等离子冶金等先进生产工艺技术改造,推进检验检测设备和仪器仪表更新。

5.工业操作系统升级改造。全面推进工业操作系统更新换代,重 点 推 进 生 产 线 以 及 各 类 生 产 设 备 中 的 可 编 程 逻 辑 控 制 器(PLC)、嵌入式软件升级改造。对于其他钢铁行业专用工业操作系统品,按照“成熟可用产品全面推进更新换代、基本可用产品成熟一批更新一批”原则,逐步扩大更新换代范围和规模。

6.工业软件升级改造。全面推进二维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运维服务类等市场成熟度较高的软件开展更新换代。鼓励三维CAD、结构仿真、模拟分析等初步成熟的软件加快开展中试验证,优先选取非关键工序、非重要应用场景开展更新换代,逐步开放关键工序和核心应用场景。对于其他行业专用工业软件,按照成熟一批替代一批的原则,逐步扩大更新换代范围和规模。

三、有色金属行业

(一)设备更新目标

重点推动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减污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推广绿色高效采选、冶炼、材料加工等装备,推动采掘、磨浮、熔炼、电解、挤压、锻造、轧制等重点工序在线检测装置、先进过程控制和智能装备的应用。力争到 2027 年,实现电解铝吨铝碳减排 5%、节电 200kWh,淘汰 200kA 以下预焙阳极铝电解槽,35%以上电解铝产能以及 55%以上铜、铅、锌冶炼产能达到能效标杆水平,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全部退出,大幅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规上有色金属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 75%以上,装备自主保障能力和数字化智能化应用水平显著提高。涉及电解铝冶炼设备和产能变化的,需先按规定落实产能置换相关政策。

(二)政策和标准依据

主要政策和标准依据包括但不限于:《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 年版)》《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2024-2026 年)》及所附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工厂(矿山)建设指南(试行)》等数字化转型管理要求,铜、铝、铅、锌、镁、稀土等行业规范条件和硅、锡等行业自律公约要求。《GB 25323-2023 有色重金属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6-2022 电解铝和氧化铝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50-2023 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1347-2023 工业硅和镁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9448-2022 海绵钛和钛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等能效标准,《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尾矿库安全规程》等安全标准,《GB 25467-2010 铜、镍、钴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5466-2010 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环保标准,《有色金属行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模型与评估标准》等数字化转型标准。

(三)重点方向

1.矿山领域设备。绿色高效节能设备方面,重点推动新能源矿卡/挖掘机、铲运机、电机车、通风设备、余热利用设备、固废处置和污水高效处理设备等改造升级。安全设备方面,重点推动矿山地压、边坡排土场、尾矿库和环境等安全监测设备,以及机械化装药、人员和设备高精度定位、生产调度、双重预防、AI智能识别等设备改造升级。智能设备方面,重点推动巡检机器人、大型破碎/磨矿/浮选/磁选设备、智能分选设备、在线检测分析设备、采矿装备远程遥控及智能作业系统、固定设施无人值守与集控系统、生产管控平台、矿山高带宽通信网络系统等智能设备改造升级。

2.冶炼领域设备。绿色高效节能设备方面,重点推动氧化铝焙烧炉高效能改造、铝电解整流机组改造、铝电解石墨化阴极改造、新型稳流保温铝电解槽技术装备、铜锍连续吹炼、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绿色高效炼锌、竖式镁冶炼还原、大型硅冶炼矿热炉(配套余热利用装置)、铜冶炼 PS 转炉环保升级、铅锌 ISP冶炼等设备改造升级。智能设备方面,重点推动在线检测装置、智能天车、自动剥片机、智能分选设备、智能运输设备、智能仓储设备、冶金过程作业机器人、电解槽短路智能检测装置、无人巡检和无人值守等设备改造升级。资源综合利用设备方面,重点推动赤泥综合利用、锌湿法冶炼浸出渣、铝电解大修渣以及铝灰等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设备,拆解、破碎及精细化分选成套设备,低烧损低能耗炉窑、再生金属资源回收利用成套设备等改造升级。

3.加工领域设备。绿色高效节能设备方面,重点推动节能高效型废气处理设备、能源供应设备、除尘排烟净化设备、余热回收利用设备、立式半连续液压内倒式铸造机、液压倾动式铸造炉等改造升级。高端设备方面,重点推动大规格挤压机、高精度轧机、精密拉丝机等设备应用,升级改造进口高端轧机电控系统,加快新一代质谱仪、高稳定光谱仪、无损检测设备、在线测厚仪等检验检测设备改造升级。智能设备方面,重点推动 AGV 运载车、智能天车、智能高架仓库、自动上料机、自动打捆机、自动焊接装置等设备,以及再生原料加工流程自动投料机、智能分选设备、在线打包及输送设备、智能仓储设备等改造升级。

4.工业操作系统。按照“成熟可用产品全面推进更新换代、基本可用产品成熟一批更新一批”原则,推进有色金属行业使用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分布式控制系统(DCS)、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嵌入式软件等工业操作系统产品更新换代。

5.工业软件。按照“成熟一批替代一批”的原则,推进有色金属行业使用的研发设计类软件、生产制造类软件、经营管理类软件、运维服务类软件更新换代,优先选取非关键工序、非重要应用场景开展更新换代,并向关键工序和核心应用场景开放,逐步扩大更新换代范围和规模。

四、建材行业

(一)设备更新目标

以铁矿采选、铁合金冶炼、焦化、烧结、球团、炼铁、炼钢、轧钢等工序限制类装备升级改造和老旧设备更新改造为重点,推进主体设备大型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和能效提升,促进先进工艺、智能装备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到 2027 年,技术装备水平再上新台阶,80%以上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30%以上钢铁产能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 80%。涉及生铁、粗钢冶炼设备和产能变化的,需先按规定落实产能置换相关政策。

(二)政策和标准依据

主要政策和标准依据包括但不限于:《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 年本)》《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关于推进实施焦化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2024-2026 年)》《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 年版)》《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模型与评估标准》等。

(三)重点方向

1.铁矿采选升级改造。以绿色矿山、智慧矿山建设为重点,推动矿山开采灾害预警防控装备、矿山采掘一体化装备、无轨运输装备、破碎装备等矿山设备及自磨机、球磨机、磁选机、压滤机等选矿设备的升级改造;推动矿山生产决策及管控一体化平台建设,支持智能巡检、取样机器人、在线检测仪器仪表、智能物流系统等更新换代。

2.减污降碳改造。加快落实《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关于推进实施焦化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推进钢铁、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鼓励企业实施环保绩效创 A 改造。

推进能效提升改造,重点开展铁-钢-轧界面深度优化、高温高压干熄焦、烧结矿竖式冷却及烧结烟气一体化治理技术,电弧炉余热、冶金渣显热、中低温余热余能高效回收利用,冶金渣回收和高效利用,废水资源的综合处理、水资源梯级利用等深度节能技术应用与装备升级改造。支持氢冶金、近零碳排电炉流程、钢铁近终型制造、CO2 捕集及资源化利用等低碳技术升级改造,推进中试验证及产业化应用。

3.数字化转型改造。推进企业在自动化、数据采集、过程控制、网络架构等方面完善软硬件设施建设,加装传感检测、仪器仪表、无人运输车辆等智能装备,在测温、取样、扒渣、酸洗、巡检、吊运等 3D 岗位引进工业机器人;矿山采选、炼铁、炼钢、轧钢等操控集中化,设备监控、诊断、运维远程化,销售、采购等服务线上化;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扩大 5G、Wi-Fi6、工业以太网等在钢铁企业的覆盖;开展先进成熟的数字化应用改造、智能制造工厂建设和优秀应用场景推广,支持建设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平台。

4.工艺装备升级改造。引导企业加快锰铁高炉、矿热电炉、高炉、转炉、电炉、捣固焦炉、顶装焦炉、烧结机等限制类装备大型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以及一代炉龄服役到期的老旧设备更新改造。加快淘汰步进式烧结机、球团竖炉等淘汰类装备及低效率、高能耗、高污染工艺和设备。推动洁净钢冶炼、无头轧制、薄带铸轧、变厚度轧制、等离子冶金等先进生产工艺技术改造,推进检验检测设备和仪器仪表更新。

5.工业操作系统升级改造。全面推进工业操作系统更新换代,重 点 推 进 生 产 线 以 及 各 类 生 产 设 备 中 的 可 编 程 逻 辑 控 制 器(PLC)、嵌入式软件升级改造。对于其他钢铁行业专用工业操作系统产品,按照“成熟可用产品全面推进更新换代、基本可用产品成熟一批更新一批”原则,逐步扩大更新换代范围和规模。

6.工业软件升级改造。全面推进二维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运维服务类等市场成熟度较高的软件开展更新换代。鼓励三维CAD、结构仿真、模拟分析等初步成熟的软件加快开展中试验证,优先选取非关键工序、非重要应用场景开展更新换代,逐步开放关键工序和核心应用场景。对于其他行业专用工业软件,按照成熟一批替代一批的原则,逐步扩大更新换代范围和规模。

五、汽车行业

(一)设备更新目标

以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环节设备为重点,围绕整车冲压、焊接、涂装、总装 4 大工艺及零部件生产制造,更新应用先进制造技术、自动化和柔性化技术、节能环保技术及相应设备,支持企业实施技术升级与改造更新。到 2027 年,实现汽车及零部件生产效率、能耗、环保水平及产品质量等再上新台阶。涉及整车产能变化的,应符合产业政策要求并履行相关程序。

(二)政策和标准依据

主要政策和标准依据包括但不限于:《GB/T 5226.1-2019机械电气安全 机械电气设备第一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T21269-2023 冷室压铸机》《GB 24409-2020 车辆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T 20721-2022 自动导引车 通用技术条件》《GB/T35115-2017 工业自动化能效》《GB/T 40735-2021 数控机床固有能量效率的评价方法》《JB/T 8801-2017 加工中心 技术条件》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三)重点方向

1.汽车整车生产设备。在冲压环节,鼓励压力机升级,支持冲压模具更新,提升专用机器人应用数量,推广一体化压铸生产线;在焊装环节,支持更新控制系统、焊装机器人、焊装夹具,加大自动涂胶、自冲铆接(SPR)、流钻螺钉(FDS)、自动化焊点检测、折弯设备(折弯机、卷板机等)等先进工艺设备应用;在涂装环节,推动打胶设备(机器人本体、供胶系统、视觉系统等)、喷涂设备(机器人本体、喷涂单元、水性漆等)、环保设备(VOC 废气处理系统等)升级、电泳设备、烤漆设备等。在总装环节,加快无人配送系统(SPS 系统)、自动拧紧机器人(底盘、轮胎等)、大部件(座椅、轮胎、电池包等)自动输送线、下线检测设备、助力设备等改造。

2.工业操作系统。全面推进汽车制造环节工业操作系统更新换代,重点推进生产线以及各类生产设备中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嵌入式软件升级改造。对于其他行业专用工业操作系统产品,按照“成熟可用产品全面推进更新换代、基本可用产品成熟一批更新一批”原则,逐步扩大更新换代范围和规模。

3.工业软件。按照“成熟一批替代一批”的原则,推进汽车行业使用的研发设计类软件、生产制造类软件、经营管理类软件、运维服务类软件更新换代,优先选取非关键工序、非重要应用场景开展更新换代,并向关键工序和核心应用场景开放,逐步扩大更新换代范围和规模。

六、工程机械行业

(一)设备更新目标

以推动生产制造设备及产线智能化升级为重点,更新改造各类生产设备(包括机床、油压机、折弯机、涂装设备、焊接设备、切割机、热处理与表面处理装备、装配与调试装备、起重运输装

备等)、工艺设备、科研实验设备、检测试验设备,以及仓储物流、能源动力、安全环保等辅助设备。到 2027 年,新产品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生产成本显著下降。

(二)政策和标准依据

主要政策和标准依据包括但不限于:《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GB/T 43780-2024 制造装备智能化通用技术要求》《GB/T 40808.1-2021 机床环境评估 第 1 部分:机床节能设计方法》《GB/T 39967-2021 五轴联动加工中心 S 形试件精度检验》《GB/T 16277-2021 道路施工与养护机械设备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GB/T 9139-2018 土方机械 液压挖掘机 技术条件》《GB/T35199-2017 土方机械 轮胎式装载机 技术条件》《JB/T 13812-2020 加工中心 性能试验方法》《GB/T 21682-2019 旋挖钻17机 》 《 JB/T 3340 - 2005 插 腿 式 叉 车 》 《 JB/T 2391 - 2017500kg~10000kg 乘驾式平衡重式叉车》等。

(三)重点方向

1.生产设备。应用油压机、折弯机、焊机设备和环保涂装设备等,提升产品制造工艺水平。采用各类机器人与机械手、AGV、RGV、自动立体库、自动输送线等,实现物料搬运(含上下料与物料转运等)、装配的自动化与半自动化。针对部分老旧设备进行数字化、信息化及智能化改造,应用产线控制系统、仓储管理系统(WMS)、制造执行系统(MES)。在产线应用工业大数据、5G 通信、物联网、AI 等先进技术,使产线自动化设备具备自感知、自学习、自适应、自决策、自执行的能力,在人工作业过程中对员工进行智能化操作指引、智能化防错检查等。应用配备各类传感器、视觉识别系统、数据计算与分析系统、设备预测性维护系统等。

2.质量检测设备。重点推动三坐标测量机、激光跟踪仪、粗糙度仪、圆度仪、激光扫描仪等设备更新,实现制造过程质量监控全覆盖和检测结果可追溯,提高产品一次交检合格率。

3.研发设计设备。重点推动整机及系统可靠性环境、基础材料性能、高分子材料性能等试验设备,3D 打印、柔性制造等设备更新改造,支持建设大数据试验平台、人工智能试验平台、智能控制试验平台等。

4.工业操作系统。按照“成熟可用产品全面推进更新换代、基

本可用产品成熟一批更新一批”原则,推进工程机械装备制造过程中使用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分布式控制系统(DCS)、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嵌入式软件等工业操作系统产品更新换代。

5.工业软件。按照“成熟一批替代一批”的原则,推进工程机械装备行业使用的研发设计类软件、生产制造类软件、经营管理类软件、运维服务类软件更新换代。

七、重型机械行业

(一)设备更新目标

以冶金、矿山等领域重型机械生产制造老旧设备更新、智能化和绿色化升级改造为重点,推动关键研发设计、能源动力、生产制造和检验检测设备更新,推广应用稳定性好、加工精度高、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高、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的设备。到 2027年,重型机械行业关键设备的自动化和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生产成本和能耗水平显著降低,生产质量和效率大幅提高。

(二)政策和标准依据

主要政策和标准依据包括但不限于:《GB/T 37400 重型机械通用条件》《GB 6067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系列国家标准,《GB/T20961-2018 单绳缠绕式矿井提升机》《GB/T 10599-2010 多绳摩擦式提升机》《GB/T 35737-2017 多绳缠绕式矿井提升机》《GB/T 25708-2010 球磨机和棒磨机》《GB/T 25709-2010 自磨机和半自磨机》《GB/T 36697-2018 铸造起重机报废条件》《GB/T 28264-2017 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系统》《GB/T 41510-2022 起重机械安全评估规范 通用要求》《GB/T 30222-2013起重机械用电力驱动起升机构能效测试方法》《GB/T 36697-2018 铸造起重机报废条件》《JB/T 13011-2017 矿用液压挖掘机》等。

(三)重点方向

1.整机加工设备。重点更新车铣复合加工设备、专用功能先进机床、立式多功能环轧机、大功率激光切割机、大型加工设备冷却系统、多功能大中型锻压机械及配套操作设备、感应热处理、可移动式大型线切割机、低碳氧化物工业窑炉、带气氛保护的电渣重熔设备、变频式起重机、绿色化煤制气设备以及高硬、高强、高粘材料特种加工设备等。

2.关键零部件加工设备。重点更新滚齿机、大模数成型磨齿机、高效万能插齿机、制齿畸变控制与极限检测设备、高效柱钉加工专机、便携式镗孔机、便携式铣边机等。

3.智能化辅助设备。重点更新具有在线检测功能的冶炼设备、数字化铸造设备、移动式焊接机器人、坡口切割机器人、柱钉专用粘接机器人,推动数字化制造生产线智能管控系统等改造。

4.工业操作系统。按照“成熟可用产品全面推进更新换代、基本可用产品成熟一批更新一批”原则,对重型机械自动化及智能化领域使用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分布式控制系统(DCS)、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嵌入式软件等系统的配套专用软件更新换代。

5.工业制造管理软件。按照“成熟一批替代一批”的原则,推进重型机械行业使用的研发设计类软件、生产制造类软件、经营管理类软件、运维服务类软件更新换代,优先选取非关键工序、非重要应用场景开展更新换代,并向关键工序和核心应用场景开放,逐步扩大更新换代范围和规模。

八、基础零部件与基础制造工艺行业

(一)设备更新目标

聚焦基础零部件与基础制造工艺行业能力提升,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为重点,加快核心基础零部件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试验检测等环节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更新改造,加大重点领域全业务流程“智改数转网联”,推动铸造、锻压等行业节能减排、节水降污、节材降耗升级改造,深入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到 2027 年,完成一批先进设备更新换代,推广一批先进制造模式,实现行业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二)政策和标准依据

主要政策和标准依据包括但不限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 年本)》《“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关于推动铸造和锻压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以及《JB/T14696 铸铁熔炼工序能源消耗限额》等标准。

(三)重点方向

1.核心基础零部件制造设备。围绕高速精密重载轴承、高参数齿轮及传动装置、高可靠性液压气动密封件、高性能伺服电机、高精度控制器与驱动器、高强度紧固件、高速链传动系统、高可靠性传动联结件、高应力高可靠性弹簧、高密度高强度粉末冶金件、大型精密高效多功能模具等零部件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试验检测关键环节,重点更新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仿真验证软件、辅助制造软件等工业软件及设备,先进铸造设备、精密锻造设备、高效冲压设备、先进钣金加工设备、螺纹加工设备、连接设备、先进热处理设备、表面处理及表面强化设备、加工中心、数控机床、齿轮加工机床、镶块模具自动化岛等生产制造设备,几何测量、性能检测、台架试验、可靠性分析等各类试验检测设备。加快提升数字化能力,更新制造执行系统、数据采集与监测控制系统、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等,建设数字孪生、虚拟制造、模

拟装配和远程运维等智能服务平台。

2.基础制造工艺相关设备。围绕先进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表面处理、切削及特种加工、增材制造、先进粉末冶金、高分子材料成型、复合材料制造等基础制造工艺智能、绿色水平提升,重点更新计算机辅助设计、工艺模拟仿真等工业软件,污染治理、环境监测、资源综合利用等绿色制造设备,金属熔炼(化)炉、造型线(机)、制芯机、砂处理和砂再生设备、制蜡机、脱蜡釜、轻合金铸造、自动转运、自动浇注等铸造工艺关键设备,锻造、热处理、开卷落料自动化产线、冲压成形、上下料、折弯等锻压工艺关键设备及辅助设备,激光焊接、复合热源智能化焊接、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摩擦焊接、复材成形连接等焊接工艺关键设备,真空热处理、控制气氛热处理、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电源感应热处理、蓄热式燃气热处理、连续热处理生产线等热处理工艺关键设备,表面处理智能化生产线关键设备,以及其他成形工艺涉及的关键设备,各类试验检测设备等。

3.工业操作系统。按照“成熟可用产品全面推进更新换代、基

本可 用产品成 熟一批 更新一批 ”原则 ,推动可 编程逻 辑控制器(PLC)、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嵌入式软件等工业操作系统产品在基础零部件与基础制造工艺行业更新换代。

4.工业软件。按照“成熟一批替代一批”的原则,推进基础零部件与基础制造工艺行业使用的研发设计类软件、生产制造类软件、经营管理类软件、运维服务类软件更新换代,优先选取非关键工序、非重要应用场景开展更新换代,并向关键工序和核心应用场景开放,逐步扩大更新换代范围和规模。

九、工业机器人行业

(一)设备更新目标

面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以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为抓手,加快推进工业机器人整机、零部件及系统集成企业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着力提升工业机器人生产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缩短产品研制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减少能源消耗,显著提升工业机器人产品竞争力。到 2027 年,工业机器人行业用设备的数智化水平、节能环保水平、生产效率大幅高,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整机性能质量显著提升,工业机器人全产业链供给能力明显增强。

(二)政策和标准依据

主要政策和标准依据包括但不限于:《“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 年本)》等工业机器人相关领域战略指导性文件。《GB/T 41256-2022 机器人制造数字化车间装备互联互通和互操作规范》《GB/T 5226.1-2019 机械电气安全 机械电气设备 第 1 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 11291.1-2011 工业环境用机器人 安全要求 第 1 部分:机器人》《GB11291.2-2013 机器人与机器人装备 工业机器人的安全要求 第 2 部分:机器人系统与集成》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工业机器人产品相关标准和数字化车间、数字孪生、视觉检测、预测性维护等方面智能制造系列标准等。

(三)重点方向

1.整机制造设备。针对工业机器人整机,更新硬件性能测试、软件测试、集成、总线测试等研发设备,数控加工中心、装配喷涂等智能成套生产线、物流仓储设备等生产加工设备,激光检测、光学跟踪、定位测试、轨迹测试等性能检测设备,可靠性试验设备,以及用于整机工况环境适应性验证等的中试验证设备,以及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维服务等软件,嵌入式软件,机器人操作系统等。

2.关键零部件制造设备。聚焦工业机器人高性能减速器、伺服驱动系统、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更新性能仿真分析、控制算法测试验证等研发设备,数控加工中心、高精密磨床、工业机器人、高精度电火花机超精机、绕组生产设备、铁芯加工设备等生产加工设备,振动测试、电性能测试、热性能测试、磁场分析、关节力矩分析、可靠性分析等检验检测设备,以及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维服务等软件,嵌入式软件等。

3.系统集成设备。面向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更新工艺建模仿真分析、数据采集分析管理、离线及自主编程系统等研发设备,机加、装配、调试、包装运输等生产加工设备,通信测试、工艺性能测试验证、可靠性测试等检验检测设备,针对不同行业或不同生产工艺环节的制造单元或成套生产线可靠性验证等中试验证设备,以及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维服务等软件。

十、工业母机行业

(一)设备更新目标聚焦工业母机行业高端化、绿色化和智能化发展,以提升工业母机整机产品稳定性、可靠性、效率,数控系统/功能部件可靠性及精度,制造过程智能化水平为重点,更新改造工业母机企业在研发设计、加工制造、装配调试、检测试验等环节所需的设备。到 2027 年,规模以上工业母机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 90%、75%,工业母机骨干企业完成重点设备更新及技术改造,制造能力有效提升。

(二)政策和标准依据

主要政策和标准依据包括但不限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 年本)》《GB/T 43780-2024 制造装备智能化通用技术要求》《GB/T 40808.1-2021 机床环境评估 第 1 部分:机床节能设计方法》《GB/T 39967-2021 五轴联动加工中心 S 形试件精度检验》《GB/T 35976-2018 板带精整与表面处理装备 安全技术条件》《GB/T 43148-2023 增材制造结构轻量化设计要求》《JB/T 13812-2020 加工中心 性能试验方法》等。

(三)重点方向

1.主机制造设备。主要包括工业母机整机制造所需的数控机床、高效铸造装备、精密锻造装备、高效焊接装备、节能热处理装备、环保表面处理装备、高效节能塑料机械、复合材料成形装备和增材制造装备等。

2.关键零部件制造设备。主要包括精密铸造装备、精密锻造装备、热表处理强化装备、数控车床和车削中心、加工中心、立/卧式坐标镗、落地镗铣床、数控磨床、齿轮加工机床等。

3.功能部件及工具附件制造设备。主要包括热处理设备、校直设备、数控车床、车削中心、加工中心、数控磨床、专业滚珠丝杠和螺母加工设备、直线导轨和滑块加工设备、刀具涂层设备、粉末热压烧结成形设备、工具磨床等。

4.数控系统制造设备。主要包括 SMT 贴片机、动力插件设备、选择性波峰焊生产设备、全自动芯片烧录设备、选择性三防涂覆设备等。

5.工业软件及测量仪。按照“成熟一批替代一批”的原则,更新换代研发设计类软件、生产制造类软件、经营管理类软件、运维服务类软件,以及激光干涉仪、球杆仪、圆度仪、轮廓仪、粗糙度仪、三坐标测量仪等。

6.工业操作系统。按照“成熟一批更新一批”原则,重点推进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嵌入式软件等工业操作系统产品在工业母机制造环节的更新换代。

十一、船舶行业

(一)设备更新目标

以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为主线,重点推动智能制造装备、绿色制造装备在船舶制造业的推广应用,更新船舶制造、修理、改装及配套过程中加工、装配、切割、喷砂、涂装、焊接、舾装、除锈、中小组立、运输、仓储物流、检验检测、起重、公用动力、节能降碳、绿色环保等设备。加快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生产建造设备升级,推广应用先进船用电池动力总成系统,推动沿海内河船舶电气化改造。以船舶工业软件更新换代为重点,推动船舶工业软件研发应用。引导企业开展智能绿色工艺升级改造,加快数字化转型,创建智能绿色工厂。到 2027 年,切割设备切割效率提升 15%,涂装设备 VOCs 排放下降 20%,超高压水除锈设备除锈效率达到 30m2/h 以上,焊接设备数字化率 90%以上,中小组立设备部件装焊效率提升 20%以上,环保设备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 5%以上,超大型 LNG 运输船、高端汽车运输船等高端船型建造效率提高 10%。

(二)政策和标准依据

主要政策和标准依据包括但不限于:《老旧运输船舶管理规定》《GB 37822-2019 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28736-2019 电焊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T 38994-2020船舶数字化协同制造技术通用要求》以及非道路机械国四排放标准等。

(三)重点方向

1.绿色低碳改造。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提升切割机、电焊机、空压机、除湿机等终端用能设备能效水平,加快叉车、供热锅炉等电气化改造,推广超高压水表面除锈以及绿色涂装等技术应用,推动屋顶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实施和改进能源管理体系,提高能源管理智慧化水平。推进先进适用节水技术和循环水应用,升级改造污水处理和废气处置设施,确保符合污染物排放标准。

2.数字化改造。以船舶建造及配套企业数字化转型为抓手,夯实精益管理基础,推进大数据、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船舶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船舶设计、建造、供应链等全链条数字化水平提升,培育完善标准体系、服务平台等数字化发展生态。提升总组搭载、舾装、码头调试、船舶配套等环节生产效率和质量,构建工艺设计惯例库,提升船舶分段建造、总组搭载、管舾加工、船舶配套生产等设备数字化水平,加快切割、焊接、涂装、装配、检测、仓储物流等设备智能化改造。提高船舶工业软件创新应用,从源头提升船舶制造、修理、改装

及配套等环节的数字化水平。

3.高端设备升级改造。推动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高端化发展,支持骨干船厂围绕大型邮轮、大型 LNG 船、汽车运输船、客滚船、绿色智能船舶、海洋油气、深远海养殖装备等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建造,升级研发设计、中间品生产、分段建造、总装搭载、船台船坞、港池码头设备等研制生产各环节软硬件设备。

4.工业操作系统升级改造。按照“成熟可用产品全面推进更新换代、基本可用产品成熟一批更新一批”原则,推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嵌入式软件等工业操作系统产品在船舶制造环节更新换代。

5.工业软件升级改造。全面推进生产设计软件、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运维服务类等市场成熟度较高的软件开展更新换代。加快推动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工艺规划与仿真软件等初步成熟的软件进行中试验证,逐步扩大更新换代范围和规模。推动船舶总体设计软件,结构、流体、振动噪声、燃烧、传热、电磁、多物理场、多体动力、试验验证、人因工程、光学、水声通信等仿真软件更新换代,优先选取非关键工序、非重要应用场景开展试点更新,并在关键工序和核心应用场景中逐步推广应用。

十二、航空行业

(一)设备更新目标

聚焦民用大飞机、大型水陆两栖飞机、航空发动机三大领域,提升总装集成、试验验证、供应链配套、运营支持、数字化五大能力。到 2027 年,升级航空发动机、大飞机试验验证平台,改造飞机培训设备、信息化设备,完成专业数字化仿真设备升级,更新电子元器件检测验证平台,完成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批生产、软硬件、客户服务等设备升级,更新航空领域工业操作系统和工业软件。

(二)政策和标准依据主要政策和标准依据包括但不限于:《CCAR-23 正常类飞机适航规定》《CCAR-25 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CCAR-33 航空发动机适航标准》《CCAR-34 涡轮发动机飞机燃油排泄和排气排出物规定》《CCAR-60-R1 飞行模拟训练设备管理和运行规则》《GB 4943.1-2022 音视频、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设备 第 1 部分:安全要求》《ITSS 信息技术服务标准》等。

(三)重点方向

1.航空发动机试验验证设备。更新改造航空发动机大型试验验证设备等。

2.民用大飞机试验验证设备。更新改造飞行试验验证平台设备等。

3.民用大飞机运营支持及信息化设备。更新改造民用大飞机培训设备构型和数字化培训系统,以及信息化系统信息化设备等。

4.民用大飞机数字化设备。更新改造民用大飞机数字化仿真设备等。

5.民用大飞机供应链配套设备。更新改造民用大飞机电子元器件检测验证平台等。

6.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总装集成、供应链配套、运营支持设备。更新改造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批生产设备、软硬件及其他运营支持关键设备。

7.工业操作系统和工业软件。更新航空行业中使用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嵌入式软件等工业操作系统产品,以及企业资源计划(ERP)、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制造运营管理系统(MOM)、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结构分析、流体仿真、声学仿真、显示动力学、多体动力学、复合材料仿真、电磁仿真等工业软件。

十三、石化通用装备行业

(一)设备更新目标

以石油石化装备生产制造自动化智能化升级为重点,以绿色工厂、数字化工厂建设为目标,更新改造油气专用装备的加工和检测设备。到 2027 年,大型高端随钻井下工具仪器和高压泵阀箱体/壳体复杂结构的加工普遍实现一次装夹成型,加工精度普遍提高 1 个数量级(到 0.01mm 或更高精度)。

(二)政策和标准

备,以及用于整机工况环境适应性验证等的中试验证设备,以及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维服务等软件,嵌入式软件,机器人操作系统等。

2.关键零部件制造设备。聚焦工业机器人高性能减速器、伺服驱动系统、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更新性能仿真分析、控制算法测试验证等研发设备,数控加工中心、高精密磨床、工业机器人、高精度电火花机、超精机、绕组生产设备、铁芯加工设备等生产加工设备,振动测试、电性能测试、热性能测试、磁场分析、关节力矩分析、可靠性分析等检验检测设备,以及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维服务等软件,嵌入式软件等。

3.系统集成设备。面向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更新工艺建模仿真分析、数据采集分析管理、离线及自主编程系统等研发设备,机加、装配、调试、包装运输等生产加工设备,通信测试、工艺性能测试验证、可靠性测试等检验检测设备,针对不同行业或不同生产工艺环节的制造单元或成套生产线可靠性验证等中试验证设备,以及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维服务等软件。

十、工业母机行业

(一)设备更新目标

聚焦工业母机行业高端化、绿色化和智能化发展,以提升工业母机整机产品稳定性、可靠性、效率,数控系统/功能部件可靠性及精度,制造过程智能化水平为重点,更新改造工业母机企业在研发设计、加工制造、装配调试、检测试验等环节所需的设备。到 2027 年,规模以上工业母机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 90%、75%,工业母机骨干企业完成重点设备更新及技术改造,制造能力有效提升。

(二)政策和标准依据

主要政策和标准依据包括但不限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 年本)》《GB/T 43780-2024 制造装备智能化通用技术要求》《GB/T 40808.1-2021 机床环境评估 第 1 部分:机床节能设计方法》《GB/T 39967-2021 五轴联动加工中心 S 形试件精度检验》《GB/T 35976-2018 板带精整与表面处理装备 安全技术条件》《GB/T 43148-2023 增材制造结构轻量化设计要求》《JB/T 13812-2020 加工中心 性能试验方法》等。

(三)重点方向

1.主机制造设备。主要包括工业母机整机制造所需的数控机床、高效铸造装备、精密锻造装备、高效焊接装备、节能热处理装备、环保表面处理装备、高效节能塑料机械、复合材料成形装备和增材制造装备等。

2.关键零部件制造设备。主要包括精密铸造装备、精密锻造装备、热表处理强化装备、数控车床和车削中心、加工中心、立/卧式坐标镗、落地镗铣床、数控磨床、齿轮加工机床等。

3.功能部件及工具附件制造设备。主要包括热处理设备、校直设备、数控车床、车削中心、加工中心、数控磨床、专业滚珠丝杠和螺母加工设备、直线导轨和滑块加工设备、刀具涂层设备、粉末热压烧结成形设备、工具磨床等。

4.数控系统制造设备。主要包括 SMT 贴片机、动力插件设备、选择性波峰焊生产设备、全自动芯片烧录设备、选择性三防涂覆设备等。

5.工业软件及测量仪。按照“成熟一批替代一批”的原则,更新换代研发设计类软件、生产制造类软件、经营管理类软件、运维服务类软件,以及激光干涉仪、球杆仪、圆度仪、轮廓仪、粗糙度仪、三坐标测量仪等。

6.工业操作系统。按照“成熟一批更新一批”原则,重点推进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嵌入式软件等工业操作系统产品在工业母机制造环节的更新换代。

十一、船舶行业

(一)设备更新目标

以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为主线,重点推动智能制造装备、绿色制造装备在船舶制造业的推广应用,更新船舶制造、修理、改装及配套过程中加工、装配、切割、喷砂、涂装、焊接、舾装、除锈、中小组立、运输、仓储物流、检验检测、起重、公用动力、节能降碳、绿色环保等设备。加快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生产建造设备升级,推广应用先进船用电池动力总成系统,推动沿海内河船舶电气化改造。以船舶工业软件更新换代为重点,推动船舶工业软件研发应用。引导企业开展智能绿色工艺升级改造,加快数字化转型,创建智能绿色工厂。到 2027 年,切割设备切割效率提升 15%,涂装设备 VOCs 排放下降 20%,超高压水除锈设备除锈效率达到 30m2/h 以上,焊接设备数字化率 90%以上,中小组立设备部件装焊效率提升 20%以上,环保设备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 5%以上,超大型 LNG 运输船、高端汽车运输船等高端船型建造效率提高 10%。

(二)政策和标准依据

主要政策和标准依据包括但不限于:《老旧运输船舶管理规定》《GB 37822-2019 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28736-2019 电焊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T 38994-2020船舶数字化协同制造技术通用要求》以及非道路机械国四排放标准等。

(三)重点方向

1.绿色低碳改造。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提升切割机、电焊机、空压机、除湿机等终端用能设备能效水平,加快叉车、供热锅炉等电气化改造,推广超高压水表面除锈以及绿色涂装等技术应用,推动屋顶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实施和改进能源管理体系,提高能源管理智慧化水平。推进先进适用节水技术和循环水应用,升级改造污水处理和废气处置设施,确保符合污染物排放标准。

2.数字化改造。以船舶建造及配套企业数字化转型为抓手,夯实精益管理基础,推进大数据、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船舶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船舶设计、建造、供应链等全链条数字化水平提升,培育完善标准体系、服务平台等数字化发展生态。提升总组搭载、舾装、码头调试、船舶配套等环节生产效率和质量,构建工艺设计惯例库,提升船舶分段建造、总组搭载、管舾加工、船舶配套生产等设备数字化水平,加快切割、焊接、涂装、装配、检测、仓储物流等设备智能化改造。提高船舶工业软件创新应用,从源头提升船舶制造、修理、改装及配套等环节的数字化水平。

3.高端设备升级改造。推动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高端化发展,支持骨干船厂围绕大型邮轮、大型 LNG 船、汽车运输船、客滚船、绿色智能船舶、海洋油气、深远海养殖装备等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建造,升级研发设计、中间品生产、分段建造、总装搭载、船台船坞、港池码头设备等研制生产各环节软硬件设备。

4.工业操作系统升级改造。按照“成熟可用产品全面推进更新换代、基本可用产品成熟一批更新一批”原则,推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嵌入式软件等工业操作系统产品在船舶制造环节更新换代。

5.工业软件升级改造。全面推进生产设计软件、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运维服务类等市场成熟度较高的软件开展更新换代。加快推动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工艺规划与仿真软件等初步成熟的软件进行中试验证,逐步扩大更新换代范围和规模。推动船舶总体设计软件,结构、流体、振动噪声、燃烧、传热、电磁、多物理场、多体动力、试验验证、人因工程、光学、水声通信等仿真软件更新换代,优先选取非关键工序、非重要应用场景开展试点更新,并在关键工序和核心应用场景中逐步推广应用。

十二、航空行业

(一)设备更新目标

聚焦民用大飞机、大型水陆两栖飞机、航空发动机三大领域,提升总装集成、试验验证、供应链配套、运营支持、数字化五大能力。到 2027 年,升级航空发动机、大飞机试验验证平台,改造飞机培训设备、信息化设备,完成专业数字化仿真设备升级,更新电子元器件检测验证平台,完成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批生产、软硬件、客户服务等设备升级,更新航空领域工业操作系统和工业软件。

(二)政策和标准依据

主要政策和标准依据包括但不限于:《CCAR-23 正常类飞机适航规定》《CCAR-25 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CCAR-33 航空发动机适航标准》《CCAR-34 涡轮发动机飞机燃油排泄和排气排出物规定《CCAR-60-R1 飞行模拟训练设备管理和运行规则》《GB 4943.1-2022 音视频、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设备 第 1 部分:安全要求》《ITSS 信息技术服务标准》等。

(三)重点方向

1.航空发动机试验验证设备。更新改造航空发动机大型试验验证设备等。

2.民用大飞机试验验证设备。更新改造飞行试验验证平台设备等。

3.民用大飞机运营支持及信息化设备。更新改造民用大飞机培训设备构型和数字化培训系统,以及信息化系统信息化设备等。

4.民用大飞机数字化设备。更新改造民用大飞机数字化仿真设备等。

5.民用大飞机供应链配套设备。更新改造民用大飞机电子元器件检测验证平台等。

6.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总装集成、供应链配套、运营支持设备。更新改造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批生产设备、软硬件及其他运营支持关键设备。

7.工业操作系统和工业软件。更新航空行业中使用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嵌入式软件等工业操作系统产品,以及企业资源计划(ERP)、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制造运营管理系统(MOM)、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结构分析、流体仿真、声学仿真、显示动力学、多体动力学、复合材料仿真、电磁仿真等工业软件。

十三、石化通用装备行业

(一)设备更新目标

以石油石化装备生产制造自动化智能化升级为重点,以绿色工厂、数字化工厂建设为目标,更新改造油气专用装备的加工和检测设备。到 2027 年,大型高端随钻井下工具仪器和高压泵阀箱体/壳体复杂结构的加工普遍实现一次装夹成型,加工精度普遍提高 1 个数量级(到 0.01mm 或更高精度)。

(二)政策和标准依据

主要政策和标准依据包括但不限于:《GB/T 23505-2017 石油天然气工业 钻机和修井机》《SY/T 6680-2021 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 钻机和修井机出厂验收规范》《SY/T 5211-2016 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 压裂成套装备》《SY/T 7333-2016 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 固井设备》《SY/T 7424-2018 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 拖挂式钻机和修井机》等。

(三)重点方向

1.生产加工设备。重点推动特种加工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改造,更新用于随钻井下工具仪器复杂结构加工的四轴/五轴联动大型细长轴数控车铣加工中心,用于钻井泵、压裂泵、采油采气井口等高压泵阀箱体壳体复杂结构加工的五轴联动卧式或立式镗铣加工中心,更新智能化物流仓储设备和智能焊接机器人,以满足新型高端油气装备的研发和加工需求,提高核心、复杂、精密零部件一次装夹加工成型的能力。

2.试验检测设备。重点更新用于大型复杂零件结构尺寸检测及逆向设计的大型三坐标测量设备和大型高精度关节臂测量设

备,新建或改造高温、高压以及大载荷、


版权所有:椰壳活性炭 活性炭生产厂家 椰壳黄金专用炭 提金活性炭 净水炭 柱状炭 粉状活性炭 脱色专用炭 果壳活性炭 净水活性炭※承德华禹活性炭制造有限公司 备案号:冀ICP备14011701号-1 公安备案号:13082302000059
地址:河北省平泉市平泉镇红花沟村 电话 : 18244559518 传真 : 0314-6295055
网址: www.hyhxt.com E-Mail:hy_hxt@163.com
网站建设:恒昊互联网络
在线QQ
咨询电话
二维码

华禹活性炭张经理

二维码

华禹活性炭孙经理

返回顶部